百年町家物語——和樂庵
在這個網際網絡普遍發達的時代,出國旅行變得比早年更簡單俐落,但也更一票/房/位難求。
透過網路,旅人能在出發前就先訂好住宿交通甚至觀光門票,也因為無遠弗屆的網路,全世界旅人都清楚知道一個知名旅地的知名餐廳、飯店、民宿、美術館或主題樂園,每到人擠人的觀光盛季,這些早被口耳相傳的餐館住宿便會被「秒殺」,讓稍微手腳反應慢一點的人都得吃上遺憾口味的閉門羹。
有點經驗或訓練有素的旅人於是懂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遊戲規則,大半年前就守在電腦前摩拳擦掌,和看不見臉龐的無名競爭對手一起蓄勢待發,待時間一到如鳴響槍聲的賽跑,便眼神熾熱精神繃緊地移動著方寸之間的游標,然後在一個彈指之間決定出勝負,要嘛對著熒幕鬆了一口氣地勝利歡呼,要嘛在午夜剛過的靜謐中忍不住捶胸頓足。
來到古樸風情濃厚的京都,除了各大名列「世遺」的百年古剎,走在民宅區和商店街上也會看到保留完好的木造房舍,有的依然是當地人家的住屋,有的則因地理位置得宜而被租賃改建成餐廳或民宿,這類散發著江戶或昭和時代感的町屋具體展現了東瀛風韻的靜美哲學,是讓崇尚日本文化的旅者心醉神馳的元素之一。
カミナリ |
看多了漫畫日劇裡的傳統町屋,也曾如願在奈良住過古意甚濃的「靜觀莊」,但由於一泊二食的價格向來奢侈,只住了一宿的我雖回味無窮卻也高攀不起,不過在旅遊業發達的京都,為了應付供不應求的旅客人數,所謂「ゲストハウス」的町家民宿也在逐年增加,它們的特色一般上是將歷史悠久的町屋改造成旅舍,保留建築本身的原始結構與痕跡,因此房數通常不多,而價位相較於一泊二食的和風旅館則便宜許多,所以儘管有連鎖品牌大飯店和Airbnb民宅的夾攻搶灘,這些從來不在訂房網站上打廣告的町家民宿永遠炙手可熱,尤其在背包客界,每到春秋旺季絕對是家家戶戶都客滿。
為了住進價廉物美又東瀛味十足的町屋,我在這趟旅行的九個月前就上網搜尋,最後從芸芸眾多家難以取捨的町屋中選了這個位在熊野神社附近的百年老屋「和樂庵」,從他們的官網上得知,接受訂房預約是以六個月為準,即是說若我想要預定十一月中旬的住宿,我就必須在五月中旬透過他們的唯一官網下訂。
很快,關鍵的訂房日來了,那天夜裡,我坐在電腦前,打開和樂庵的官網,將資料都一一填妥,等待時鐘一滑過午夜十二點,便迅速按下滑鼠,將預約表格發送出去,整個過程比搶購廉價機票時還要緊張。
隔天一早就收到了和樂庵發來的回覆,說我的預約成功,這才讓我大大鬆了一口氣。我好奇地跑到官網的「空室狀況」頁面查看,才驚訝地發現,不到一個晚上,六個月後的今天,除了以床位計價的大通鋪外,所有房型都已客滿,直到此刻我才不得不相信町家民宿的魅力,也不得不佩服躲在不知名角落的其他旅人和我一樣
カミナリ |
從伏見區坂道上的家退房後,我們拖著行李來到這個據說從十七世紀就存在至今的百年町家「和樂庵」,準備在這裡一連住上五天,好好體驗一下日式傳統住宅的特色。
走入只有一扇雙爿門扉大小的正門口,經過一列石板步道,拉開裡面的木門,就會來到和樂庵的接待處,昏黃的燈光和原木色的墻壁地板讓整個空間浸染在一片古香古色裡,從右手邊的拉門看出去是一個小小的中庭,草木茂盛、陽光充沛。
辦理好入住手續後,我們被領到二樓的房間,爬上陡峭又窄仄的樓梯時,木板還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響,只有五個榻榻米大小的房間完完全全就是我所熟悉的漫畫場景!
中間擺了張小茶几配兩片菖蒲,天花板上垂掛著一盞紙糊電燈,角落的墻上開了一扇用木條圍成網格的圓形窗戶,窗前擺了張彷彿是藝伎梳妝用的古董梳妝台,未使用時被粗呢花布罩住,小梳妝台另一邊的墻上則掛了一卷畫,光是房間這一隅就散發出非常典型的和風氣質。
住町家民宿是要自己打理床鋪的,等到我們晚上要睡覺時,就必須自己將茶几移到角落,再將擺在墻邊的床褥和棉被鋪好,最後一天退房時還得將被套和床套都卸下來,放到民宿規定的洗衣籃裡。
由於是屋齡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不止在樑柱、地板、門框還是窗櫺上都顯露出歲月的痕跡,上下樓梯和走在穿廊上都會發出無可避免的吱嘎聲,彷彿一副年老的身體,隨便扭動一下就會響起骨骼摩擦的怪叫。此外,這裡的隔音也無法和現代水泥墻的房子相比,試想想只有一扇紙門厚度和一堵薄木墻的間隔,要做到徹底屏蔽掉緊挨彼此而居的房客聲音是有困難的。
因此,住進町家民宿的第一個準則便是(這也是在一開始Check-in時就在接待處列明的重要注意事項),不可大聲喧嘩。為照顧到其他住客的睡眠品質和整體民宿的安靜氛圍,大多數此類町家都會要求旅客盡量控制自己的音量,並且不要在深夜時刻使用吹風筒。而有些較為嚴格的民宿還會清楚規定,不接受五人以上的團體或家庭,只因人多嘴雜,加上異地旅遊時的興奮感,難免會得意忘形而失了分寸。
住進來的第一晚,我們甚至過度小心地在房裡用耳語交談,直到聽到對面房間傳來正常音量的說話聲(並不會吵),我們才覺得自己有些多慮,反正我們本來就不是大嗓門類型的人,不至於要到竊竊私語的地步(但如果是我爸來住則必須全程提高戒備)。
再來是共享衛浴設備。不像溫泉旅館那種專為旅客量身打造的住宿環境,老町家改裝的民宿頂多只有兩三個廁所,不可能為每個房間都安裝附屬浴室,因此不管是住大通鋪的旅人還是睡私人房間的住戶,一律都必須走出房門到一樓的公共衛浴空間清潔盥洗。如果比較無法接受這種缺乏個人隱私的方式,町家民宿可能就不太適合你。
在背包客界相當有名的和樂庵除了是不少旅日族的首選,還是很多部落客都盛讚推薦的京都町屋,我看網上文章時讀到,前幾年因為這裡只有一間廁所和一間浴室,住客必須花較長時間排隊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後來和樂庵在進行維護裝潢時很貼心地增加了衛浴設備,讓盥洗室提升至一共五間,基本上解決了排隊的問題,也為公共洗手台加裝了熱水器,讓秋冬刷牙洗臉時也能有溫暖的熱水。
在意隱私的我其實很少選擇這類共用衛浴的住宿,但因為所有老町家都是這種情況,我也就欣然接受了「早晨必須頂著一頭亂髮和惺忪睡臉,站在洗手台前和陌生人一起刷牙」的尷尬情形。不過實際住下來後,我幾乎沒有遇到以上的情況,可能我們每天都趕著出門追楓,比和樂庵的任何人都要早起洗刷的緣故吧!
~免費使用的電腦和書籍,簾子後是冰箱~ |
騎單車去泡澡
來日本那麼多次,卻從來沒有真正踏足過大眾風呂,前幾次因為剛好都碰上附屬私人溫泉/澡堂的旅舍,還有一次是趁著午夜過後到空無一人的飯店大澡堂去,所以一直都沒有遇上和一大群陌生男人袒裎相對的經驗——倒是在曼谷有過一次「偽泡湯」體驗。
民宿接待處的工讀生很好心地免費借給我們一人一台腳踏車,讓走了一整天路的我們可以更輕鬆舒服地騎到大約七百公尺之外的湯屋。
原本對意外獲得的腳踏車只是心存感激的我,在坐上座墊、踩踏出第一步後就忍不住驚呼出聲,因為那種久違的迎風馳騁感實在是太爽了!好幾年沒騎腳踏車的我都快忘了這種最簡單的暢快,常常關在飛奔的汽車或公車裡,隔著窗玻璃看流逝的風景,沒有呼嘯耳邊的風聲,沒有迎面撲鼻的空氣,直到再度騎著單車在京都的大馬路旁滾動,我才重新意識到更具體且感官更全面的「速度感」。
更重要的是,不消一分鐘,我們就抵達了目的地,原本要徒步至少十分鐘的路程一轉眼就來到面前,除卻在北海道租車自駕那一次,這在我們的旅途經驗裡是頭一遭,走慣了很多路的我們此刻才大驚小怪地總結:原來旅行時有台腳踏車是這麼方便!
進入這家開在京都大學附近的湯屋,很快就發現這裡服務的對象都是周圍鄰里的在地人,下班的白領族、年邁的歐吉桑、帶著兒子的爸爸……他們都拎著一個塑膠臉盆,裝著自家帶來的沐浴乳和毛巾,坐在蓮蓬頭下悉心沖洗,或是泡在蒸汽滾滾的各類泉水中閉目享受。
我泡在一個每週都會更新不同礦物質的療效池水裡,感受肌膚從一開始的灼燙難耐到逐漸適應高溫,最後再整個人浸泡到脖子處,聽嘩啦嘩啦的水聲充斥整個澡堂。
大部分人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撫慰辛勞了一整天的身體,每一個上下洗刷的動作或許都是一次和自己身體的對話,無論是外顯的胖瘦還是由內而外透露的細微征兆,唯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身理健康狀況。
大約四十分鐘後我回到更衣間,換上舒服的棉質衣褲,然後記起漫畫裡面常演的那樣,硬是跑去櫃檯買了瓶香蕉牛奶,用冰冰的飲料讓因高溫而仍在沁汗的身體降溫,最後再踩著腳踏車回到和樂庵。
嚐到了夜騎外出的甜頭後,隔天晚上十點,還沒吃晚飯的我們又借了腳踏車,到處騎去尋找我們的深夜食堂,在隔了三條巷子的附近找到了一家便當店,我們趁店家打烊前點了兩份定食,將熱騰騰剛煮好的便當放到籃子裡,再騎著單車溜過正在關門的花店、滑過落地玻璃窗內正在收拾的餐廳、經過門口擺著雕燒攤位的大賣場,回到住處,窩在暖烘烘的房間裡分食著我們遲來的豐盛晚餐。
傾聽身世回音
白天我們用觀光客的身份遊走一個又一個京都景點,忙不迭地拍照留念;夜晚我們卸下追趕跑跳碰的忙碌,和歸家的上班族一起泡澡,和下課的大學生一起等買便當,再睡在刻滿一身滄桑的老町屋下,我突然覺得,縱使我們人在異鄉為異客,也無法用輪轉的日語和他們溝通,但透過參與那些毫無觀光氣息的家常生活,再加上一點點自我想像,我有那麼一點點領會到安頓於此的況味。
就像某一天我們提早回到和樂庵,中午的民宿裡一個住客也沒有,只有工讀生正在用吸塵器清理房間,怕冷的我鑽到交誼廳的那張暖桌裡,一邊閱讀被之前的旅人留下來的中文旅遊書,一邊啜飲燙舌的煎茶,午後的靜謐像是滯留在中庭的一小漥陽光,樓上傳來不擾人的悶響腳步和吸塵器的嗡嗡聲,街上的喧騰此時再與我無關,多麼難得美好。
在這裡的五天,我習慣了腳下時時傳來的木頭呻吟,我還在反復試驗的過程中找到了能減少地板聲音的走法;那就像是我用身體在和這間房子說話,用力一點他會咆哮,輕巧一點他會呢喃,舉重若輕才能讓他沉默地接納我的進駐。
住宿資訊
和樂庵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聖護院山王町19-2
網站:kyotoguesthouse.net
追伸:
1)奈良冬遊,靜心觀照
2)曼谷「偽泡湯」體驗
3)二三小旅事:深夜風呂
前:初訪嵐山,萬頭攢動好可怕
次:回到大阪,漫步閒走尋美食
追伸(二):其他日本紀行系列: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