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奧斯卡淺談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即將在2月24日揭曉得主,好萊塢年度盛事確定今年不會有典禮主持人,而是以走流程的方式由頒獎嘉賓接棒串場,成為91年來第一次沒有主持人的破例情況,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不少人擔憂逐年不斷下滑的收視率本屆將更加慘跌。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主辦當局最近又宣佈,為了縮短節目播出時間,將把其中四個技術獎項放到廣告時段頒發,瞬間掀起四處唾罵,可謂多災多難。

儘管如此,回歸電影本身,我想所有影視愛好者和粉絲仍舊十分期待各大獎項花落誰家,根據我所看過的幾部入圍片,我整理了以下短短淺談,和去年一樣,趁典禮正式來臨前複習一遍。

《羅馬》(ROMA)——尋常裡的入微觀察
以尋常視角切入七零年代墨西哥一戶尋常人家的尋常生活點滴,灰階色調帶出年代感和樸實氛圍,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將擅長的長鏡頭運用得爐火純青,看來極度平鋪直敘的電影語言卻成功刻畫出生活感濃厚的寫實畫風,沒有哭天搶地的哀嚎,也沒有那些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的尷尬台詞。

事實上,電影角色的對白並不多,大多時候影片都呈現一片靜默,像是山雨欲來的前奏,又像是凡俗庸常的無限延伸。於我而言,這些無為和無華彷彿都是一種排除典型戲劇性的手法,像是導演試圖把觀眾帶離被餵養慣了的視覺特效和劇情轉折,讓大眾回歸尋常視點和心性,觀察浮生百態下小人物的細膩情緒、無奈現實與點到即止的溫情互動。

長鏡頭讓我想起侯孝賢,緩慢得來又不至於枯燥,並沒有刻意而為的感覺,而我總在不知不覺間放任視線在許多漫長的固定畫面中,梭巡各個角落的細節:窗台上的盆栽、車庫前的狗屎、客廳裡的書櫃、戲院外的流動小販……與其說是觀看,我覺得更像是一種觀察。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


《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對立中的衝突,同理中的平心
追求平權的道路上一直都有人在努力奮鬥,直至今日,不少特定族群仍未受到同為人類應有的權益,而在看似理所當然的倫理道德和律法保障下,有些非人道的社會價值觀卻在僅僅五十年前被視作一種政治正確的規範,好比美國曾在種族隔離的六零年代印刷出版的《綠皮書》——專為黑人提供的美國境內友善旅遊和住宿指南。

著名的黑人鋼琴家聘僱白人小混混當巡演司機,展開一場夾雜各種對立的公路之旅。從個體角度而言,溫文爾雅的鋼琴師注重社交禮儀,知書達理,偶爾自負,遇上前身為夜店保全的義大利裔助理,前者無法容忍後者出口成髒、順手牽羊的無賴個性,後者看不順眼前者自恃清高、不知人間疾苦的姿態,兩人多次爆發三觀相左的衝突。而縱觀當時整個社會風氣,受人敬重的鋼琴師卻在美國南部遇到多次不平等待遇,在司機眼中逐漸積成一股同理心,最後兩人打破種族藩籬,建立真摯友情,成為電影被改編的真人真事依據。

在人格修為上,鋼琴師起先瞧不起粗鄙的司機,就社會價值觀而言,司機卻因與生俱來的膚色得到那片國土百姓的尊重,反觀鋼琴師儘管成就非凡,種族的原罪卻讓他感覺再怎麼努力似乎也永世不得翻生。如今我們覺得荒謬,但誰想過這些歧視卻曾在歷史上真實踐踏一群人的血肉與尊嚴。在近年「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烈風吹拂下,奧斯卡似乎愈發倡導人權,從入圍的《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到《逃出絕命鎮》(Get Out),甚至今年的《黑豹》(Black Panther),都不難看出影視產業巨頭欲向大眾傳達的訊息。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


《真寵》(The Favourite)——自古權貴皆折腰
被稱作歐洲宮鬥片的英國18世紀安妮女王自傳式改編電影,安妮在夫婿死後主掌大不列顛王國最高權力,卻因連生十七個孩子皆早夭而身心大受打擊,個性變得乖戾失控,一度將國務託付予自小一起長大的閨蜜臣女,親允她實際治理國事,而因家道中落投靠皇室表親的女僕接續進宮後,演變成三姝互爭彼此芳心的心計大亂鬥。

閨蜜臣女努力經營女王的政治輔佐兼心腹角色,以鞏固自家丈夫的軍事權貴地位,因此即使被缺愛的女王移情為肉體對象亦在所不惜;表妹踩著女王的愛將攀龍附鳳,使盡小聰明伎贏取女王歡心,沒有家世背景的她只得靠自身搏命強出頭,好換來榮華富貴的優渥人生;自卑又自負的女王看似高高在上,實則因長久的孤單而缺乏安全感,她害怕失去閨蜜的愛,又貪圖新寵的卑躬屈膝,後來還借挑撥兩人對自己的嫉妒心嘗到了被在乎的快感,最後才發覺彼此都未曾真心相待,身在宮廷,人人只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罷了。

看三位實力派女演員互尬演技實在痛快,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將陰晴不定、時而任性時而孩子氣的安妮女王演繹得入木三分;瑞秋懷茲(Rachel Weisz)強硬而主導的個性深具說服力,後段的不甘與沉著應戰亦表現得絲絲入扣;或許我對艾瑪史東(Emma Stone)別有私心,她那從天真到處心積慮再到蛇蝎心腸的轉變如宇宙黑洞,把所有目光都狠狠吸去,一顰一笑如此到位,挑眉噘嘴餘韻十足。值得一提的還有導演尤格蘭西莫(Yorgos Lanthimos)多次運用魚眼廣角拍攝法,將宮廷內的陰鬱長廊拓展在觀眾眼前,宛如在暗示那一條通往權威頂峰的道路,早已在人心叵測的黑暗轉角處被扭曲得不成模樣。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x2)、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美術設計


《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美麗包裝下的偉大
打著半自傳式電影的名號,將叱咤七八零年代樂壇的英國天團「皇后樂團」(Queen)搬上大熒幕,所謂傳奇便是充滿峰迴路轉的人生起伏過程,到了最後仍能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雋永流傳的代表作,人生如戲這一點尤其在主唱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身上徹底展現。

雖說是樂團傳記作品,電影循著時間軸刻畫的,卻大多是從主唱的角度出發,其他團員淪為配角,不過若以戲劇張力的考量來看的話,這一點確實無可厚非,光是佛萊迪從一個印裔中產家庭走向英國流行樂壇頂峰,憑著一口獨特的齙牙和出眾的天籟歌喉,以及在那個年代大膽前衛的舞台魅力(男主角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在這一點上可謂完美詮釋),征服了全世界人的耳朵,無論藝術性還是商業性都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最後卻因染上愛滋而英年早逝,留下首首就算不知曉他們也曾多次耳聞的經典歌曲,就足以吸引大批觀眾的眼球,還未說他身為一代巨星所挑起的民眾窺探慾望。

只不過改編電影畢竟是改編過了,和真正史實未必符合,關於佛萊迪的音樂成就和光燦舞台一生,電影交足功課,像一部大型音樂錄影帶,歌曲前奏一下即刻讓觀眾血脈賁張,雞皮疙瘩掉滿地,但關於他奢靡放縱的私生活和染病後的最終時光,影片避重就輕,輕描淡寫帶過,一說是不欲傳達負面訊息,不過更多的或許是努力雕琢皇后頭頂上的閃耀桂冠,讓傳奇持續彰顯,讓偉大停留在偉大。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


《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愛情與理想的契合與成全
四度被改編成電影,最新版本由男星布萊德利庫伯(Bradley Cooper)演而優則導,耗費多年時間自編自導自演,並請到流行歌壇天后女神卡卡(Lady Gaga)初次擔綱女一,疊合自身相仿經歷,將追逐歌星夢的少女詮釋得自然樸實,讓人們驚艷於她霸氣歌姬之外的穩扎演技。

1937年的原作女主角本是嚮往成為一名演員,進軍好萊塢實現電影明星夢(讓我想起《樂來越愛你》),新作改編成歌手養成之旅,如何因一次際遇撮合讓才華豐沛的女侍應生遇見了伯樂兼情人的著名男歌手,由他力捧出道,一邊開展歌唱事業,同時收割愛情豐果。音樂催生了他倆邂逅時的濃情蜜意,卻也加劇了彼此無論在事業還是感情間的鴻溝,當一方持續高飛,另一方卻耽陷在渾渾噩噩的昔日榮景裡,分道揚鑣只是時間的問題,卻沒想過他選擇以最悲劇的自盡來切割,斷開的不是對她的愛意,相反的是愛之深責己切的拖累。

我們羨慕的也許不是女主角遇到了慧眼賞識的貴人,而是對方願意在生命何時何地都付出無條件的愛,甚至願意犧牲自己來成全她,不管是愛情還是人生理想,這都已是烏托邦式的大愛了。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的所有現場歌唱片段都是女神卡卡親自實時演唱,在在證明了她天賦過人的歌喉和實力。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歌曲、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混音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只有親情的羈絆還不夠
日本以有禮、謙恭、體貼、溫柔名聞天下,旅人看到的光鮮亮麗和先進高端往往讓我們忽略了門面下其實也存在著許多不堪入目的醜陋。當一群社會邊緣人聚集在一起,組成一種互惠互利的「家庭」關係(多元成家?)時,所謂的親情究竟是施捨憐愛的慷慨,還是限制自由的罪惡?

非常關注社會議題的導演是枝裕和大膽地將日本的養老金濫用、低下層求職、家暴、兒童誘拐等議題搬上檯面,用一種另類的組合包裝手法,溫和甚至溫馨地呈現在觀眾眼前,隨著劇情演進,我們才逐步覺察這個雖然窮困但總是活得開心的家庭其實並非血緣聯繫在一起,而是一種彼此依賴的互助組織。高買的設定除了表現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下的生活壓力,也間接帶出了一個更宏觀的主題:當一個人徒有溫情卻無實際物質供給他者時,這樣的慈愛能夠在正規的社會體系下維持多久?就像電影最後當現實面還是壓過了假想親情的羈絆,那自以為信誓旦旦的忠貞也跟著瓦解。

或許導演的另一層言下之意是,那些拼命填塞金錢卻不懂得真正愛護孩子的父母,是否也不過是落在社會亂象天平的另一端罷了,對應女主角在被捕後面對女警的誘拐質詢,她眼神輕蔑地說:「不是生了孩子就能當個稱職的媽媽。」再度讓我們反思起生養和家庭的本質。

入圍:最佳外語片


◆《犬之島》(Isle of Dogs)——溫馨人狗情背後的隱喻
富有強烈個人特色的鬼才導演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繼《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後挑戰定格動畫電影,除了再度發揮其招牌的對稱美學和詭譎的敘事風格,今次還借置入各種日本符號來企圖砌造一座人人熟悉的東瀛動畫工廠,但實則是弔詭地利用交雜的日英雙語來反襯出其中更深層的寓意:這並非是向日本致敬之意,而是將英語系的觀眾巧妙地框限在一個語境裡,體會從單方面(即狗的視角)去看待整體局勢的發展。

故事看似在講述人類和動物之間的情義,棄養的人類和被拋棄的寵物狗如何歷經冒險和重重難關,最後齊心推翻獨裁市長的狗瘟陰謀論,讓狗狗重新回歸人群,男孩主角和原本放浪不羈的流浪狗也因攜手走過各種挑戰,彼此推心置腹一番,最終建立起更堅定的感情,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如果是那樣就太好了。若仔細觀看,會發現導演埋藏在這部電影中的諸多政治譬喻,比如戰敗的狗群失去地位後成為人類的保鏢、被流放的狗眷戀被人類豢養時的安逸時光、表明立場的科學家被掌權者滅口、從市長到男孩養子的世襲現象等。

其中讓我陷入沉思的,是當男孩最終親自擊垮了養父的集權組織,登基為新任市長,訂立愛狗憲法,讓遭受迫害的狗群得到了人類的呵護。事實上他仍舊和養父一樣,皆是以人類的角度在「統役」狗群,甚至因為害怕他們有一天會叛變,而將具有領袖魅力的流浪狗納入自己麾下,而原本不受人類約束的狗大哥也心悅誠服於男孩賜予的權位寶座。或許當雙方各取所需,所謂的愛其實是否真心又有誰會在意?

入圍: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原創電影配樂

就個人看過的幾部入圍電影而言,我非常喜歡《羅馬》的敘事手法和拍攝剪輯節奏,是一部我願意重看多遍的電影。奧莉薇雅柯爾曼飾演的安妮女王完全說服了我。至於男主角方面,我非常佩服雷米馬利克對佛萊迪細緻入微的詮釋,但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的義大利老粗角色又如此渾然天成,世故中又透泄了稍許難得的純真,非常打動人心。而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內斂純熟的演技也是我喜歡《幸》的關鍵。

- - -
(All poster images by Yahoo!奇摩電影)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