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任何驚悚片都恐怖的現實悲劇——英美劇《核爆家園》劇評
1986年4月26日,當年仍屬蘇聯的烏克蘭發生了一起震驚全世界的核電廠爆炸,臨近普里皮亞特(Pripyat)市的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第四反應爐因人為事故而破裂,最終引發大爆炸,將超過二戰時期投放到日本廣島的原子彈400倍的高能放射線曝露在方圓60萬人中,導致至少4000人喪命,核輻射污染將該地周遭化為死城,至今30年過去了,仍被國際視為核災重地,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被廣泛稱為「車諾比事件」。
由美國HBO和英國SKY聯手製作的《核爆家園》(Chernobyl)便是以此次事件為藍本拍攝的五集迷你影集,雖說是真實歷史,製作團隊卻沒有用常見的紀錄片方式呈現,而是選擇從核電廠操作員、消防員、政府官員和醫護人員的不同角度,刻畫災難發生當下所帶來的衝擊與震撼。
這些人從懵然無知,到逐漸明白事態的嚴重性,再到垂死掙扎前的無望,都真實得宛如觀者走進了核爆現場,隨著不同的主線去看見不同單位面臨的狀況,切身感受第一前線的消拯隊深入核電廠時的恐慌,以及蘇聯政府第一時間選擇壓制實情的愚昧,短短五集卻縝密而寫實地重現了這起近代史災禍,以及相關角色的人物內心描述。
影集借兩個主要角色帶出整個車諾比核災事件的始末,一是蘇聯科學家兼教授瓦列里•列加索夫(Valery Legasov),透過他把蘇維埃共和國堅持掩人耳目和拖延政策的內幕揭露在觀眾眼前,同時也以他參與災後研討會議的情節來慢慢爬梳事故的技術失誤與人為疏忽。
另一個角色是烏克蘭科學家烏拉娜•霍繆克(Ulana Khomyuk),她是一名虛構角色,代表的是一群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科學家團隊,致力於找出車諾比核反應爐爆炸的真正原因,劇中,她無懼身陷險境走訪醫院,在蘇聯封閉政策的壓迫下,悄悄探問爆炸發生時處於第一現場的核電廠人員,在他們的肉身因遭受放射線燒傷而加劇焦黑潰爛的床榻前,及時問出了重要線索,拼湊出政府亟欲掩藏的真相。
影集對蘇聯政府當年的應對舉措著墨相當,從一開始的嚴加否認其嚴重程度,對外扯謊以圖掩蓋可怕真相,甚至為了維持國內穩定而枉顧百姓安危,到最後事件越演越烈,放射塵的污染範圍遠至歐洲各國,蘇聯才不得不把慘況昭告天下,面對國際的譴責,接受美國的救援。
談到車諾比,我們永遠無法迴避極權政治,關於真相與謊言的代價,關於國家安危與個人利益的考量,這個近代史用慘痛的死傷人數為世人上了寶貴的一課,但我認為,這部劇另一個可貴之處——亦是可怖之處——在於,它讓大部分對車諾比事件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大眾,看到了核災的恐怖摧毀能力,核能一旦處理不當,將會為這片土地和人類帶來多麼長遠且無可挽回的破壞。
經過這些年的資訊和教育普及,我們對核輻射與放射線污染都有了更多的認識,社會上對核能這把雙面刃亦發出了愈發響亮的聲音,我們或多或少也從日本福島事件看到核災引發的恐慌,也因此,當我們在觀賞這部影集時,最教人難以承受的,或許是必須眼睜睜看著一無所知的消拯人員一步步踩進爆炸後的反應爐,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一點一滴遭受強度超過兩萬倫琴的放射線燒傷,空氣中散佈著無數肉眼看不見的鈾放射線,無聲穿透他們的血肉,融化他們的內臟,最後痛苦萬分地死去。
那種我們隔著熒幕屏息窒悶的心情,沒有驚天動地的哭喊,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驚跳,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來得更怵目驚心,更悲催傷慟,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搬演片段背後,都是真實發生過的血腥悲劇。
影集的最後是,兩名科學家在法庭上力證蘇聯政府在核能技術上的不成熟與缺陷,以及因個人利益而怠忽職守的核電廠工程師誤判,導致了此次傷亡慘重的浩劫,諷刺的是,許多同儕因核輻射感染,不到一個月便死去,被判入獄的肇事工程師卻一直活到了事件的五年後。
至今,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仍是地球上被人類荒棄的鬼城,儘管有報導說當地的輻射指標已降至安全水平,近年來也越見越多參觀車諾比廢墟的「黑暗觀光」(Dark tourism),不過誠如數據報告所顯示的,境內的輻射塵在100年內都不會輕易消散,蓋在車諾比核電廠四號反應爐上的巨大「石棺」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次弔祭,警醒著世人曾因謊言而一起葬送掉的美好家園。
(以上劇照均為HBO版權所有)
追伸:本文亦刊載於今日《星洲日報》星期刊<煲劇聯合國>專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