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的恐懼


新型冠狀肺炎肆虐,世界各國的災情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新聞報章每日更新的數字就像測量儀上跳動的血壓指數,教人心跳加速,讓人忐忑惶恐。

為了做好防疫,口罩和洗手液等消毒工具成了大眾搶購的熱銷商品,甚至當鄰國將應對系統上升至橘色警報時,許多家庭因擔憂糧倉和日用品可能不足,而蜂擁上街採購,囤積物資,在各地超市形成一片宛如末日電影裡會出現的場景。

總是在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瞥見了人心的醜陋,見識了人云亦云的無知。

當大眾還在為自身的安危憂心忡忡,前線醫護人員沒日沒夜的戰鬥故事經媒體曝光後,許多人才明白,在我們仍為買不著口罩而心急如焚時,水深火熱的他們如何專業而無私地努力對抗病毒,照顧病患,甚至因染病不幸去世,用寶貴的生命給社會一注醍醐灌頂。



他們的辛酸和犧牲鮮為人道,記得我在一篇文章中讀過,請不要用「偉大」一詞押解他們,因為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他們也會恐懼,也有以一個人類的身份喊退卻的資格,在我們頻頻用隔岸觀火的方式讚揚他們的同時,是否也該學會體諒他們不夠勇敢的時刻?

台灣藝人因發言失當,引發的「口罩門」事件讓謾罵散播的速度比病毒還快,不到兩天,疫病的防治似乎已不再是有心人關注的重點,看熱鬧的群眾繼續躲在鍵盤後面論戰政治、綁架道德、消費人情、佔名人光環的便宜。

名人樹大招風,絕對必須謹言慎行,但人群對一個錯誤緊咬不放,得理不饒人的落井下石,讓我思忖,浸淫在是非對錯紛飛的社交網絡世界太久,我們是否都漸漸忘了與生俱來的惻隱之心,而習慣了據理力爭的正義嘴臉?

遠處的消息讀來可能少了點真實感,但近來聽到朋友的家人因此次肺炎而鬧出不快,有親戚從中國回來,一位長輩便在家族的通訊群組裡勸告大家少去他們家走動,說對方沒有真正自我隔離,不負責任,當事者相當不悅,出言不遜,最後在群組裡爆發文字罵戰,不歡而散。



而前幾天在家鄉小鎮的藥妝店前也冒出了排隊購買口罩的異常人龍,我才意識到,這次的大規模疫情的確必須嚴陣以待,可它所引發的恐懼似乎已超越病毒本身的殺傷力,滲透進我們的日常,蔓延成人心叵測的猜忌與相互攻擊。

因一個動念而發送出去的信息,在手指頭按鍵的那一剎那, 就像是病毒傳播出去一樣,或可說比病毒傳播得更快更廣,那裡面有恐懼,有憤怒,有不信任,透過比飛沫或肢體接觸更可怕的互聯網進入你的體內,隨時間發酵成更大的恐慌,催使更激進的思想言行。

以前看《陰屍路》或其他喪屍電影,對於劇中人物分派結黨互相廝殺的情節,只覺得是編劇為了增加戲劇張力而鋪設虛構的,甚至認為是一種誇張表現手法,然而從這次的新冠肺炎來看,人們失心瘋搶買衛生紙、口罩商坐地起價牟取災難財,或是將不買的商品隨意棄置於商場走廊上的缺德行為,讓我看了難過之餘,也突然覺得,原來那些電影劇情一點也不誇張,在不管是喪屍、病毒或是山崩地裂的天災真正置人於死地前,人類的自私與恐懼早已先害死了彼此。



防疫之路仍漫長,我們都應做好自身的責任,這當中除了最迫切的正確防疫觀念外,也包括為新聞資訊把關,在轉發和分享所有消息以前,先行確認可信度和真實性,否則抱著關心的前提卻一味發送各種道聽途說的無知行為,無異於沒戴口罩亂咳嗽。

就像2011年一部關於傳染病的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的標語說的:沒有什麼比恐懼傳得更快。防治疾病的同時,我們也該防範恐懼侵佔我們的理智,提醒自己不聞風起舞。



追伸:本文刊載於今日《星洲日報》副刊<星雲>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