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黃河心不死——回到蘭州


河流是古文明與城市的母親。善待這位母親,是我們要深深反省的課題。
——《美的曙光》,蔣勳


在寫這一篇文字時,馬來西亞南部面臨年末慣有的雨季,連續好幾天的綿綿長命雨將赤道國家的燠熱氣溫降到難得少有的清涼拂面,甚至到了晚間還得披上薄外套,柔佛多處低窪地區還因此發生嚴重水患。

我不由得想起我們飛抵蘭州的最初兩天,細雨靡靡潑灑整個城市,烏雲籠罩在高樓大廈上空,十月秋天外加冷雨颳風,著實把我們凍得不想出門——或是更確切地說,想要出門走逛都步履維艱。



雨幾乎下了一整天,我們原打算在展開甘青大環線之前去看流過蘭州市區的黃河,未料雨勢毫不退讓,我們只得委身在地下街和商鋪裡閒走,然後搭乘計程車回到住處,窩在暖暖的民宿客廳裡一邊吃買回來的便當,一邊漫不經心地看電視節目。

告別張掖七彩丹霞後,馬師傅載著我們翻越覆滿白雪的達板山,回到熱鬧的西寧,正式結束了為期八天的大西北之行。

我們和馬師傅握手道別,他說接下來青海即將入冬,天氣會越來越冷,我們是他今年包車生意的最後一批載客,過了這天,西寧人的馬師傅就不再需要長途跋涉在外,不過我倒是忘了問他不開車的時間他還從事哪些工作。



從西寧火車站乘坐高鐵返回蘭州,我們在天黑前抵達了事先訂好的民宿。一推開門,從陽台落地窗可以直接看到不遠處的白塔山和大樓縫隙間隱約可見的黃河,但此時蘭州又開始落雨了。

在出行青海高原和戈壁沙漠時,天氣一直都好得沒話說,一滴雨都沒有(現在回想還真覺得幸運),可一回到蘭州,雨又開始下個不停,整個城市浸泡在濡濕的水汽中,陰慘的天色將街市都染上晦暗的色調。



人們撐著傘快步前行,或是拉上連帽衫的帽子聳肩跑過。夜市攤販忙著為商品蓋上塑膠帆布,買客有的在雨絲轉大前與攤主做著最後一分鐘的交易,有的則匆匆躲進路旁的屋簷下。我的黃河行再度被迫腰斬。

所幸這場雨到了隔天便放晴,我們不到黃河心不死,抓緊機會徒步到歷史悠久的中山橋,看雨後的黃河在腳下奔騰東流。



親臨河畔,見證文明濫觴

湍湍江水確如其名,黃濁色的河水在我們眼前由左向右川流,氣勢雄渾,那濤聲巨響若定神傾聽,便會發覺如雷貫耳,有千軍萬馬之勢,卻也同時讓人感覺涓細長流,蕩過歷史的長河,激起歲月的餘韻,誠如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蘭州位於黃河上游,是全程5464公里的黃河唯一貫穿的城市,而中山橋是架設其上的第一道真正意義的橋樑,因此有「黃河第一橋」之稱。



建於清光緒33年(1907年)的鐵橋是由當年的德美兩國工程師與華洋工匠合力建造的,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所有建材都是遠從德國輾轉運至蘭州。

原名「黃河鐵橋」,後為紀念中華民國之父孫中山而改名中山橋,至今已超過一百年,是蘭州最古老的橋。現在我們見到的拱形鋼架則是後來加固時增建的。

我們信步走過中山橋,發現橋身其實不大,寬度僅有7.5公尺,全長234公尺,目前已不再通行車輛,而是重要的歷史觀光景點,僅供遊人行走。



我佇立在橋邊,將整條河水收進眼底,兩岸的現代巨廈縫織成當今的黃河河畔風光。

黃河孕育了蘭州,滋養了中國彩繪陶罐的發展,張騫曾溯河北上,單于曾順流南下,我站在黃河邊上,見證繁衍華夏文明的濫觴。

不過當我左顧右盼,想尋找這裡有名的皮筏子,見識一下用皮筏載人渡河的景象,可能是天氣太冷或是早已過了觀光旺季,很可惜到最後我都沒能瞧一眼《後漢書》曾記載的「縫革囊為船」。



登高望遠,回首歷史軌跡

跨過了黃河,來到中山橋的另一側,我們站在白塔山公園腳下,見天氣清朗,太陽雖沒直接露臉,卻也無烏雲的跡象,溫度涼快適中,於是我們決定上白塔山登高望遠。



白塔山公園主要以山上一座七級八角的白塔而名。

相傳宋末元初,一名吐蕃喇嘛受命前往蒙古謁見成吉思汗,途經蘭州時不幸病故於此,元朝不久將蘭州納入國勢版圖,元太祖遂命人於山巔處建立一座白塔,以此紀念死去的喇嘛。

佛塔於元朝覆滅時也跟著崩塌,現存的白塔是明朝在原址上重建的。



公園依山而建,沿著梯級慢慢攀升,穿過許多樓臺亭閣,偶爾回頭一瞥,繁華的蘭州市逐漸落在我們腳下。

敦厚的黃河如一條亮眼的黃絲帶,靜靜滑過城市中心,剛剛走過的中山橋橫跨兩岸,接通了蘭州南北兩側,五座拱形鋼架非常醒目。

來到白塔矗立的制高點,從這個高度俯瞰黃河,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風味。



掩映在花木扶疏的綠意中,悠悠黃河躺在迅速崛起的文明陰影下,彷彿一位與世無爭的老者,又像一位包容所有急切成長的母親。

這讓我想起蔣勳在《美的曙光》中寫大河文明時說的:「當人類努力爭著往上爬的時候,水卻甘於平凡,甘願往下滲透,這就是『不爭』。」

這邊廂的成蔭樹群對比那邊廂的鋼筋水泥,兩者皆密度飽和,把我們的視野幾乎填滿;襯著背景的擎天樓宇,黃河只是更顯謙卑大度。



我們就這樣憑欄眺望著這片景致,試圖從逼視而來的現代中感受幾分黃河的詩意。

太陽仍隱匿在浮動的雲層後面,不遠處的皋蘭山只看得到朦朧的輪廓線,往左一點還可指認出我們的民宿公寓。

一路走來的路徑清晰可辨,一條大河文明留給我們的,除了一座持續盛放的城市,還有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歷史軌跡。

有一天當我們必須回首,它們或許準備好了要提點我們些什麼。



追伸影片:

前/ 探看大地的紋理
次/ 甘青內紀行結語:旅行即是修行
《甘青內紀行》所有文章按這裡

Comments

Bold & Delicious